我们的设计继承了“自由”与“包容”的精神,从城市肌理、建筑形式以及历史脉络的角度出发讲述着这个老工业区的故事。它是一个微缩的老工业区,是一个展现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展馆,是一个为艺术家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聚会场所的城市客厅,也是一座让世界各地的访客认识了解艺术居住区的大门。
经过对整个地区进行探索之后,我们提取了一些当地典型的建筑形式来作为体块的原型,并模仿了这一百年来地区发展的城市肌理,运用解构的现代设计手法形成了我们最后的设计。
“自由”的精神体现在艺术家对建筑墙面的使用上。我们设计的每一片墙与天花板都是艺术家的画布。这些一片一片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本身具有艺术价值,当他们被绘制在一起后又形成了一幅新的巨幅的三维画作。这里是艺术家们的展现平台。
“包容”体现在了空间使用上。这个空间支持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各种规模的聚会、市场、派对、演出以及工坊。人们可以找到地方进行私人的对话,也可以加入到更盛大的活动中去。
我们设计的这个建筑小品通过提取老工业区百年不变的城市肌理讲述着它历史;通过浓缩提炼整个地区的建筑形式讲述着今天的故事;还通过利用不可预测逻辑的解构变形来预示着这个艺术家居住区拥有着充满未知与新鲜感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曾经拥有这样活力的社区被开发改造成了更高档的住宅或是商业项目变得乡绅化(gentrification),从而失去了原有的草根活力。这个艺术居住区的成功成为了反乡绅化的典型案例。我们设计出这样更具艺术形式的展馆小品,不仅是要它成为整个地区引人注目的门面,更是吸引更多人关注乡绅化这个社会问题,从而帮助那些有才华的草根艺术家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功能/program: | 公共职能建筑 艺术品 露天市场 社区中心 环境小品 雕塑 |
---|---|
材料/material: | 金属 钢 铝 |
高度分类/height cat.: | 低层建筑 |
设计时间/design time: | 2020-04-00 |
总建筑面积/total area: | 357 |
是否公共/is public: | 未知 |